|
促進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五大機制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對于很多組織都是老大難問題。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主體責任雖然在被審計單位身上,但組織的領導往往也會把板子打在審計部門身上,說審計部門對發現問題的整改督導不力。對于那些既沒有處罰權,又整天忙著完成審計任務的審計部門來說,在督導被審計單位開展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中,又往往力不從心。 換個角度想,組織的領導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比審計部門發現什么問題可能更關心,因為問題的發生是給組織帶來損失或風險的,而問題的整改能給組織帶來收益或減損。 很多審計部門在實踐中,也積累了督導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寶貴經驗。雖然各個組織及其審計部門有不同實際情況,但是有些成功經驗現在雖然不一定能借鑒,但以后說不定能用到。 1.建立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臺賬和銷號機制。審計部門對每家被審計單位建立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臺賬,并在臺賬上明確整改責任部門、整改期限、整改意見等內容。另外,審計部門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專業領域,設置分類臺賬,使得整改能夠得到專業部門的支持。審計部門通過后續審計或者非現場核實等手段來評價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效果。對于整改完成的問題在臺賬上銷號,對于超過整改期限而未完全整改的問題,一是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二是在組織進行通報,三是建議考核部門給予扣分,等等。 2.建立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結果公示機制。雖然不一定把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結果作為考核要素之一,但是如果在組織內進行公示,也會促進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更加重視問題整改,畢竟管理干部還是要面子和聲譽的。公示的范圍越廣、越透明,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推動問題整改的力度越大。公示機制還能在組織內形成輿論的壓力,督促被審計單位的責任部門及管理干部及時實施整改措施。 3.建立審計發現問題整改評價與考核掛鉤機制。為什么被審計單位的負責人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不重視,很大的原因是整改結果不影響其績效考核。如果將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結果作為管理干部的績效考核指標,那么至少在利益的驅動下,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會采取更加實際的行動來實現問題的整改。同時,審計發現問題結果的評價還可以放在管理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這也會引起整改責任人的重視。 4.建立審計部門與專業部門的問題整改聯動機制。對于組織的專業管理部門來說,也是很希望審計部門發現的問題得到被審計單位有效整改,因為如果不整改,專業管理部門也會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專業管理部門參與督導被審計單位的問題整改,最大的優勢是專業管理部門能夠對問題整改提出更加專業、有效的整改建議,而且如果涉及制度、流程的頂層設計問題,專業管理部門也是問題的整改責任部門之一。 5.建立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分類督導機制。審計發現問題多種多樣,有的涉及機制、制度問題,有的涉及行業性問題,有的涉及戰略執行問題,有的涉及操作問題,等等。如果根據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緊急程度,還可以分為立即整改問題、限期整改問題、按整改計劃進度完成整改的問題,等等。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分類,也就能夠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分類督導。有的審計發現問題雖然出現在被審計單位,但如果涉及頂層制度問題,就不是被審計單位靠自己的力量徹底整改了。 無論什么樣的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機制,僅靠審計部門的力量不僅很難建立,而且即使建立了也很難有效運行;即使得到組織領導的支持,如果沒有專業管理部門的配合,也很難建立或有效運行。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督導確實會耗費審計部門很大的精力,審計部門一方面要與組織的領導及時溝通并獲得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規劃、結合實際情況穩步推進。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督導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會一蹴而就,審計部門既要頂住壓力實施督導,又要開動腦筋探索問題整改督導新的方式方法,還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共同推動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 |